“已是年過五十翁,依然策馬嘯長空,深挖潛力往前沖,秦氏矯形魅無窮”。作為一名“知天命”之年的省級三甲醫院骨科主任,毅然從繁雜事務中跳出,脫產三個月到國康醫院秦泗河矯形外科進修學習,委實不易。進修即將結束之際,所見、所聞與感悟概況總結。這是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浮煙山院區骨科主任唐述森,在國康醫院秦泗河矯形外科學習交流三個月的心得前言。
左起中間為秦泗河、第三位是唐述森
秦泗河教授是我校71級校友,他從事矯形外科40余年,提出骨科自然重建理論,倡導“人文醫學、快樂骨科”理念,秉承“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秦泗河醫療模式的下肢畸形矯正殘缺修復與功能重建技術體系,2018年,他榮膺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稱號。
2018年9月,秦泗河教授在母校建立中國肢體畸形殘障醫學展覽館,全景展現中國矯形外科發展脈絡和珍貴的歷史資料,展覽館集科學研究、科普宣傳、人文教育三大功能于一體,是學校一項代表性的文化教育陣地?,F今,展覽館已成為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肢體畸形殘障醫學重要科普宣傳基地、學術交流平臺和醫學人文教育陣地,為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貢獻智慧力量。
2021年9月,秦泗河肢體畸形殘障功能重建研究所暨濰醫附院骨科疑難病診療中心揭牌儀式在浮煙山校區舉行。學校與秦教授團隊共同攜手,探索中國特色肢體畸形殘障功能重建的“大康復”策略。
秦泗河教授來校指導手術
近年來,以秦泗河肢體畸形殘障功能重建研究所和濰醫附院骨科疑難病診療中心為依托,充分發揮專家團隊的引領帶動作用,秦教授及團隊與學校、附屬醫院在學科建設、科研合作、人才引進、醫療服務等領域不斷開展深層次合作,秦教授多次來校指導,學校派遣醫護骨干10余人次去學習交流,持續推進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以下內容是唐述森主任在國康醫院秦泗河矯形外科三個月學習的感悟:
初見秦主任手術的骨科醫生無不感到震撼。他手術操作行云流水,極具觀賞性,每臺手術都是積四十年臨床經驗于一役,貌似抬刀前舉重若輕,實則術中舉輕若重,每一刀,每一錘,都恰到好處。深度與力度,走行與弧度,甚至切口內的每根細小血管、神經都能保留,該微創時絕不多切半厘米,該松解時絕不姑息半根筋。對于截骨的分寸,肌力的平衡,畸形的糾正,肌腱的轉位,都是自信十足。
在“醫患和諧 快樂骨科”矯形病房中漫步,觀看墻壁上的標志說明,為秦主任匠心獨運的理論體系所震撼?!耙宦?、兩線、三平衡”,“醫患同位,時空一體,有無化生,難易相成,因勢利導,再生修復,自然重建”28字矯形方針,“骨科自然重建”……有些標志已成了拍照的“網紅”打卡點??吹阶呃壤?,年輕母親推著術后康復中的幼兒,前幾天在門診還因為孩子的殘疾流淚絕望,現在臉上洋溢著希望和滿意的笑容,病房里五十多個住院病人互相鼓勵,病友之間、醫患之間積極的情緒相互感染,樂觀向上的氣氛充盈在新住院大樓9層矯形病房。
肢體畸形殘障病人數量龐大,大多散落在基層村鎮。大部分病人會因為肢體殘障、勞動力喪失導致心理失衡,家庭殘缺不全。在有效開展肢殘矯治工作的同時,如何從心理方面進行疏導,取得病人信任,不僅通過手術治療有效改善肢體功能,更要讓患者重新回歸社會,是一項長期并且艱巨的系統工程。
黨的二十大以后,國家在醫療領域實施新的改革嘗試,如集采、DRG收費、醫保普及、公立醫院制度創新等等。新的形勢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如何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誘惑,個人自律,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從解決千千萬萬殘疾人士肢體功能障礙角度考慮,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更是需要頗費思量。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秦泗河教授以72歲的年齡,仍奮斗在矯形外科事業第一線?!耙蝗f年太久,只爭朝夕”,三年疫情,過眼云煙,我們要夜以繼日地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秦教授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對年輕一代寄語:“在國家大發展、中華民族復興、世界形勢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每個青年都應立志修煉成德才兼備,對社會發展有所貢獻的人才,若能成為駕馭時間的主人,有心走在時間前面,就會成為精明強干的俊才,珍惜工作時間等于擴大了休閑空間。凡是需要心智勞動的事情,時間利用得越好,自身越快樂、越積極、越自信。”
他為我們后輩做出了表率和榜樣,我輩有何理由茍且偷懶!目睹了眾多殘障患者求醫無門,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治療,我們更應該以先生為榜樣,努力學習,探求真理,以改進殘障人士的生活質量為己任,為了肢體重建事業奮斗終生。

